新闻资讯
您当前的位置 : 主页 > 产品展示 >

中国式出路:自动设备和机器人成最大趋势

时间:2025-01-31
点击:391次

当下和未来的趋势是自动设备和机器人。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,应该去发展设备装备,包括自动设备,这个趋势一定要做,否则就错失第三次、第四次工业革命。

9月7日,“中国产业经济报告”二季度发布会上长江商学院甘洁教授作出上述表述。

甘洁认为,当前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非常严重,机器换人、自动化肯定是趋势。新一代的农民工相对要骄气一些,这是好事,说明社会在进步,不应该让他们再做机器做的事情,应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培训,去做技术工人。

甘洁分析说,投资人都在寻找机器人公司,而事实是好的机器人还没有造出来,投了很多钱在完全没有希望的项目上,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关键点在哪里,中国没有生产能力。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都不在中国,在日本、美国和德国手中,中国整个制造业自始至终没有拿到附加值最高的那几个环节。

目前中国的机器人80%靠进口,大概有10%不到是富士康在做贴牌OEM。某种机器人,中国生产成本原来是25万一台,现在22万一台;日本做同样一个机器人,成本只要15万、16万。关于机器换人,日本机器人的使用率比中国大概高10倍左右。核心零部件全部在进口,欧美卖给日本企业的核心零部件成本是卖给中国企业的三分之一,中国要用三倍的成本购买核心零部件。

制造业悲观派认为中国落后欧美50-100年,积极一点的认为是落后15-20年,我们的技术是在落后的状态,怎么赶超,不可能只靠利润空间在15%、10%,甚至5%以下的这些企业,需要有领头羊的投入和帮助。

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路在哪里,要做一个仔细的分析,而不是大家都大干快上。甘洁举例说,长江商学院有学员说要做一个机器人手臂减速器,是最核心的零部件。几千万投资已经下去了,机器人出来后再一看做的完全不是那个东西,所以,过剩都在这种没什么希望的项目上。但是有希望的项目,没有几个亿投入研发不出来一个像样的减速器。因为风险高,现在大资本还没有进入,也没有完全有这样能力的团队。

产业发展、升级听起来真的是很光鲜的事情,实际上是夜以继日的失败、试错、纠正,失败是成功之母,所以产业需要大家能够支持。真的对不起,没有灵丹妙药。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个行业,也许是一系列的企业艰苦卓绝的奋战,才能真的走到能够跟世界比肩竞争的地步。

以下为现场问答部分实录,仅供参考:

提问:有幸听到甘老师的报告,因为您的报告很客观、很精准的表达了国内的现状,在国内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已经不是很多。刚才有一个关于高先生提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个问题,我看过关于日本前些年的一些经济报告,这里说到自动化的问题,一个自动化的产业在整个经济领域当中,最高点和峰值是40%,也就是说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,不可以完全依赖所谓的互联网经济平台和所谓的机器人,和所谓的自动化?

甘洁:你说的40%是什么?

提问:日本的产业经济报告,里面涉及到一些产业的升级,在它的产业链当中用自动化这样的流程。

甘洁:自动化程度。

提问:我可不可以理解互联网也是在产业管理当中的自动化链,这个自动化链也不能完全依赖,而且中国的互联网已经成了过剩的状态,数据的大面积重复覆盖,精准程度、提炼程度都有大量的覆盖。

中国式出路:自动设备和机器人成最大趋势

另一方面就是怎么做,是不是决个我们人人都去投资,投资人都在找机器人公司,但是现在我们真的要去投资或者去发展一定要了解每一个行业,刚才我谈到了,比如说像中信推出的产业互联网,是有一定优势的,因为把技术拿回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我们的制造业悲观派认为落后欧美50-100年,积极一点的认为是15-20年,我们的技术是在落后的状态,我们怎么赶超,不可能只靠利润空间在15%、10%,甚至5%以下的这些企业,我们可能需要有领头羊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倒觉得是一个思路。

再说回机器人这个行业,机器人不是过剩,是好的机器人还没有造出来,但是投了很多钱在完全没有希望的项目上,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关键点在哪里,我们现在是制造国产的,我们目前的机器人80%是都是靠进口,大概有10%不到是富士康在做贴牌OEM,所以我们没有生产能力,同样一个机器人,我们生产原来是25万,现在22万一台,有小批量以后。日本做同样一个机器人,他的成本可能只要15、16万,所以你怎么比?我们已经过了像原来我老说我们有老三件的时代,国外的冰箱、彩电、洗衣机拆开,自己再做一套,反正做的很差,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电视都是飘雪花的,但是便宜,进口的我们也买不起,现在好不容易有电视看,大家都挺高兴,慢慢赚了钱自己再反哺研发这是可以的。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,你依葫芦画瓢做一个,你比人家贵,还没有人家做的好,为什么?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制造业成本并不便宜。

第二,更重要的原因核心零部件全部在进口,人家卖给日本企业的核心零部件是卖给我们企业的三分之一,所以我们要有三倍的成本核心零部件,所以你怎么跟他们去竞争,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路在哪里,要做一个仔细的分析,而不是大家都大干快上,我看到很多甚至长江有些学员在参与,说说我要做一个机器手臂,甘老师你来给我看一看吧。我说你这机器手臂厉害啊,这是减速器啊,这是最核心的零部件。现在我们企业基本上都在跟日本人买,再一看做的完全不是那个东西,几千万的投资已经下去了,所以你说过剩也是,过剩在这种没什么希望的项目上。但是有希望的项目,我觉得没有几个亿做不了,研发不出来一个像样的减速器的,现在资本还没有进入,因为大家还是觉得风险高,同时也没有完全有这样能力的团队,有一些,我也知道,但是都在慢慢的摸索、探索。产业发展、升级听起来真的是很光鲜的事情,坐在下面就是夜以继日的那种失败、试错、纠正,失败是成功之母,所以我们的产业需要大家能够支持。我现在非常支持政府说是L型的经济走势,而且能够坦然面对L型,原来恨不得是V字型,至少也是U字型,这也就给政府很多的压力,民众也给政府很多压力,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,但是真的对不起,没有灵丹妙药。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个行业,也许是一个企业、一系列的企业艰苦卓绝的奋战,我们才能真的走到一个能够跟世界比肩竞争的地步。